近年來,海勃灣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囑托,認真履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扎實推進礦區環境治理以及森林、草原的保護治理工作。
海勃灣區積極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合理劃定“三區三線”,把“三區三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認真執行《烏海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總體規劃》《烏海及周邊地區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加大對黃河流域、海勃灣地區的生態保護管控力度;配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單位高質量完成我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任務,目前,《海勃灣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2—2035年)》《海勃灣區千里山鎮國土空間規劃(2022—2035年)》以及5項實用性村莊規劃正在編制中。
堅決落實決策部署 扎實推進礦區環境治理
海勃灣區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和排土場整治工作。2022年,海勃灣區28家礦山企業已編制年度治理計劃,足額計提基金1.927億元;設置3處排土場連排連治區,完成年度治理面積4.9813平方公里;要求礦山企業對排土場暫不使用區域苫蓋草簾,減少揚塵,并噴灑抑塵劑,礦區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完成3處歷史遺留礦山及廢棄坑地質環境治理。
海勃灣區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022年著手新建2家自治區級綠色礦山,神隆煤礦已編制完成綠色礦山建設規劃,正在改造污水處理設備與井下生產5G建設,神華駱駝山煤礦綠色礦山建設計劃已編制完成;積極推進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專項整治工作,牽頭落實未完成整改任務,天宇高嶺土礦及海美斯耐火黏土礦準備通過摩爾溝礦區及卡布其礦區露天煤礦整合工作實施整改,隆興佰鴻由海勃灣區能源局組織實施采坑回填工作;同時,全面開展礦業權整合工作,3個整合區礦山企業已簽訂整合框架協議,完成儲量核實報告及空白區儲量核實工作。
為做好第一輪中央環保督查及“回頭看”整改工作,海勃灣區完成36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任務及17座排土場治理工作,完成保護區內14家礦山企業退出及退出后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完成2處歷史遺留地治理;建立礦山綜合監管平臺,利用科技管礦手段對礦山開采、生產、加工、揚塵監測、生態修復、地質儲量及綠色礦山建設等環節進行實時監管,多部門可同時使用。海勃灣區煤炭礦山企業及非煤整合區內礦山企業與第三方對接,已自主建設礦山監管系統,將數據集成到市自然資源局海勃灣分局。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開展林業保護建設工作
2019年至2022年,全區共計造林3371.5畝、種草1650畝。中央環保督察涉及林業草原整改,2項涉及草原問題已完成整改,2項涉及濕地問題已達到時序進度,完成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草原確權整改問題1項,煤炭專項審計指出5家煤礦無審批手續占用林地已完成整改;完成破壞林地草原違法違規專項整治問題整改8項;完成森林督查227塊疑似違法圖斑、143塊草原圖斑、59塊濕地圖斑排查;開展了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初步劃入基本草原1577.74公頃(2.37萬畝),全部位于四合木保護區范圍內,等待自治區驗收。
海勃灣區還對保護區設立前存在的牧戶、企業、墳墓等,本著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的原則,引導其主動退出。目前,位于保護區內的14家工礦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改,保護區內墳墓已遷出153座。
此外,2019年至2022年,海勃灣區共辦理建設項目使用林地55宗,報批面積為8820.783畝;使用草地21宗,報批面積 1612.254畝;收容救助野生動物177只,放生71只,移交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飼養23只;對重點林區開展防火巡查880余次,處置火災隱患25次,更新防火警示牌60塊,懸掛防火宣傳條幅81條,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活動30余次;落實草原禁牧制度,完成第三輪落實補獎面積5.63萬畝,對海勃灣轄區內的禁牧區域采取不定時、不定點巡查,共計巡查863次;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三級林長機制,全區共設立區級林長2人,副林長7人,鄉鎮(辦事處)級林長14人,村(社區)級林長45人;加強國家公益林管護,2022年根據國家林草局要求,開展國家公益林優化工作,進一步完善國家級公益林數據,優化后我區國家級公益林面積由2.25萬畝增加到4.75萬畝,其中林地內4.05萬畝,林地外0.7萬畝,成果數據已提交自治區。
今年,海勃灣區站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引導集中集聚發展,海勃灣區加快開發利用結構、規模調整,劃定優勢礦產資源高質量發展區,落實煤炭、石灰石資源整合方案,非優勢礦種逐步退出,強化生產礦山的地質環境集中連片治理、嚴格監管;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整合后礦山全部達到國家或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礦山企業依法退出,規劃期內完成25家礦山綠色礦山建設;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統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對造林地塊進行適宜性、合理性評估;尊重自然,立足實際,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科學開展林草生態建設及保護,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著力推動海勃灣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